全程參與了從購買種子到耕種、澆水、施肥、噴農藥、收獲果實的過程,開心農場的師生管理者們在經營的同時,不僅感受到作物養(yǎng)成帶來的樂趣,更體驗了生命教育的過程。
400平方米田成為校園一景
黃橙橙的油菜花、綠油油的生菜、紅綠相間的莧菜,一個個都冒出了嫩芽……種上實物之后,開心農場已成為校園一景。
早上會有老師從班車上下來到開心農場看看蔬菜長勢。下午三四節(jié)課,會有學生拿上農用工具,到自己的耕地上耕作一番,除除草、松松土、澆澆水,寫寫觀察日記。
為了照料好自己那塊土地,管理“農場”同學便利用課余時間上網學習相關農業(yè)知識。機電系的朱鄭宸同學就打趣說要在系部學生會成立一個農業(yè)部,研究研究種植技術。
實戰(zhàn)經驗實用,生菜長得最快
在農場種植初期,參與其中的師生,奮戰(zhàn)多時,把荒地開墾出來。同學們在日常學習之余,用心經營。開心農場內,所種植各類蔬菜已累計10余種。
一分耕耘一分收獲,兩個月以來,有菜地已先后收獲生菜、小青菜、小蔥。師生們吃著自己種的蔬菜都倍感珍惜,舍不得浪費。“開心農場”收獲的不僅僅是物質,對于培養(yǎng)90后新一代學生的勞動意識,以及珍惜自己勞動成果的意識,意義非凡。
由于大家都不是職業(yè)菜農,毫無種植經驗。一開始撒種的時候比較隨意,種子撒的過于密集,生菜都長不大,看到這種情況,同學們再請教農場的指導師傅,及時拔除了一部分正在生長的生菜;看到青菜葉子上長出了一個個小洞,同學們查找資料,思考如何讓蔬菜避免蟲咬。
兼職農夫樂分享
開心農場的蔬菜到了收獲的季節(jié)。與網絡游戲“開心農場”中激烈的“偷菜”攻堅戰(zhàn)相比,此處“菜農”們盡顯慷慨。
“兼職”農夫們在感受田園生活的快樂,體驗種植樂趣的同時,樂于邀請同事、朋友們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,目前已有約150余人次品嘗了新鮮的綠色放心蔬菜。
機電工程系宿舍管理委員會成員還將蔬菜送到食堂,請食堂的廚師們一起煮了一鍋香噴噴的青菜肉絲咸泡飯。宿管會成員種的辛苦,吃得開心。
“給我再來一杯,我可是積極為開心農場工作的。”一位機電系宿管會學生干部拿著剛吃完的杯子說到。“太好吃了,這是我自力更生種出來,我太有才了!”一位宿管會的成員邊吃邊說。
15元的發(fā)展理念
看著開心農場蔬菜源源不斷地生長,如何讓它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成為了名譽場長的心事,當無公害蔬菜送到名譽場長王校長的手中時,他掏了15元作為開心農場的發(fā)展基金。這15元不僅僅是對師生們勞動的肯定,更傳達了農場的發(fā)展理念,享用者付出一些勞動或者給予一些報酬作為交換,用于開心農場下一季度采購種子、農藥、農具等用途,確保開心農場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
開心農場給了我們一個重溫和領略農耕生活的體驗和經歷,它是我們的開心樂園、社會實踐基地、生命教育基地以及傳統(tǒng)文化的傳承基地。大家對于農場的關注,也將成為支撐“開心農場”由貧瘠到肥沃必經征程上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不竭動力。


